邹老师带领我们走进北京胡同,品读胡同文化
2019年12月9日下午4:35时,学校全体领导、教研组长和部分老师正在414教室,跟着邹琴老师走进北京胡同,品读胡同文化。
邹老师用一张“文化”图片,引导大家思考“什么叫文化、文化的种类”,引出“胡同文化”进入课题分析,然后转入基础知识预习反馈环节,再转入新课传授阶段。
邹老师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,抓住胡同--文化--感受三个词语将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,接着指导学生找出北京胡同的特点、胡同文化的特点和什么样的感受的语句或短语,简明概括出胡同文化特点,深入分析了胡同文化的内涵,让我们一起感受浓浓的北京胡同气息,品读胡同文化。

用歌声感谢厚重的父爱——听杨森林老师唱歌教学公开课
12月10日上午10:30时许,一首歌唱父爱的优美歌曲飘荡在206教室,杨森林老师正在这里上《父爱》唱歌教学公开课。
杨老师让学生听唱、跟唱开始教学,学生在试唱、跟唱中感受《父爱》。那优美动听的旋律,内容丰富的歌词,让同学们仿佛觉得,父亲就在身边,这首歌就是写的自己的父亲,描写父亲无言的付出凝聚着对子女深沉厚重的爱。然后杨老师抽同学来谈谈感受,这是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思想教育。
当学生还沉浸在父爱中时,杨老师组织大家进行练声训练,为唱歌作好准备。然后用电钢琴,边弹边教唱《父爱》。
父爱像一股清泉在孩子们心中流淌,父爱似一缕春风拂去孩子们心灵的尘埃。然后,杨老师分组练习歌曲,让学生用心感受,用情演唱,用行动回报父母、感恩父母。

听陈佳老师上《离合器》公开课
2019年12月11日上午第二节,温暖的阳光驱走冬日的寒意。205教室,陈佳老师上了一节《离合器的基本知识》的公开课。
1、视频导入,引人入胜
陈佳老师用长约二三分钟的视频,截取四个图片,复习了自动踏板、加速踏板的知识,引出本节课内容离合踏板。
2、教学内容,明了清晰
本节课主要讲离合器的功用、汽车对离合器的要求和离合三件套。
3、教学流程,层次分明
陈老师从视频引入,转入新课传授,再到归纳总结,最后作业布置。
4、教学语言,形象生动
汽车知识比较枯燥,陈老师用拟人等修辞手法,如讲要求时用“汽车对离合器是比较挑剔的”等语言,让枯燥知识充满情感,生动形象。
5、教学方法,灵活多样
陈佳老师选用了启发式、复习法、讲授法、谈话法、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,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
6、精美玉石,也有瑕疵
一是板书中应强调关键词语,比如:讲离合器作用时,用彩色粉笔圈出“分离、结合、保护”三个关键词语,反复强调,加深学生记忆。
二是可以制作一个动漫片或选用一个视频,来显示发动机、离合器、变速箱之间的动力传递,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。
总的来说,陈佳老师用心备课、精心选择视频资料、尽心上好课是值得肯定的,如果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这样,我校的教育质量一定会跃上新的更高的台阶。

由覃专老师《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》优质课想到的
12月12日下午第二节,覃专老师在舞蹈室献了一堂《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》的优质课。
覃老师优美的声音,漂亮的舞姿,清晰的表述,准确的示范,仔细的纠正……都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学生,吸引着听课的领导和老师。让我们心潮澎湃,思绪万千。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。
笔者认为:
一是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。覃专老师扎实的舞蹈基本功,征服了学生,征服了观众。
二是教师必须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,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,让学生“亲其师信其道”。覃老师做到了,并且做得很好。一个热身舞,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,伴着旋律教师翩翩起舞点燃了学生学舞的激情。每一次讲解,每一个示范,每一次纠正,都倾注着浓浓的师爱,这样的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?
三是老师必须在上课前备好课,写好教案(教案也叫教学导案、学案、导学案、教学设计),制作与教案同步的课件。写教案要力求规范,教学流程要简洁明了,突出重点,便于操作。
四是老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基本功。覃老师讲解手型、松腰和力腰、提腕和压腕、单双簧手等,清晰明了,浅显易懂。
五是老师要深悟教学活动的内涵,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。现代教学改革反对教师独霸课堂,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。覃专老师就是这样做的,她扮演着学生学习的组织者、参与者、帮助者、促进者等多种角色,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,让训练成为主线。
综合所述,这些应该是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老师的基本素质。我们盼望着更多的老师为学生献上这样的课!

原来螺丝是这样做的——听曾安贵老师上《10点螺丝的制作》实训公开课
2019年12月13日上午第三节,钳工实训室,曾安贵老师上了一节《10点螺丝制作》的实训公开课。
曾老师从螺纹的粗细开始介绍螺丝的种类,接着介绍了制作螺丝的常用工具,然后讲解了螺丝制作的步骤,先确定底孔的直径(底孔直径等于大径减去螺距,即d=D-P,制作10点螺丝d=10-1.5),接着确定钻孔位置,开始攻丝,如何掌握头攻,二攻如何进行,如何找正,搬不动了怎么办等。
讲解完操作方法和步骤后,曾老师重点讲了操作安全,强调操作时要扣好袖口的扣子,不能用嘴吹铁屑等。
接下来曾老师指导学生制作10点的螺丝,学生们按照老师讲解的步骤的方法,按要求迅速制作,一个10点的螺丝就这样制作出来了。

让传统的教学模式焕发新的光彩——王家莉老师上《物流的基本知识》优质课
2019年12月16日上午第三节,王家莉老师上的《物流的基本知识》优质课,学生学得轻松,听课领导和教师深受启发。
1、教案完整,清楚明了
教案是执教的蓝本,是课堂教学“教学剧”的剧本。没有好的剧本,好戏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王老师教案包括了以下内容:教学内容、教学目标(知识能力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)、教学重点难点、教学课时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。
2、教学流程,继承创新
教学过程也叫教学流程,王老师对这个流程设计了六个环节:复习导入--新课传授--观看视频--讨论回答--课堂小结--作业布置。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组织教学--复习旧知--讲授新课--巩固练习--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的继承和完善。
3、观看PPT图片,引入课题
俗话说“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”。教师要研究导入的技巧,可以复习旧知识导入,可以用视频导入,可以讲故事导入……千万种开头,因教学内容而设计。
4、紧扣重点,优化环节
紧扣物流要素(内容)这一重点,从传授到巩固都精心设计,特别是巩固环节改为观看视频,让学生看一段2-3分钟京东物流的视频来复习本节课的知识。王老师是成功运用心理学知识,调整学生的注意力,激发学生的兴趣,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,让学生高效地复习本节课知识。这就不是简单重复练习巩固。
5、手段方法,灵活多样
王老师成功使用了讲授法、讨论法、问答法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。
6、教学语言,简明扼要
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,重视了教学语言的干净,她能简明扼要地讲解物流的定义及要素。
